转载:
原创 2024-04-26 18:13·地球味儿
在讨论我国的人口分布时,有一条线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那便是 “黑河-腾冲线”,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把黑河与腾冲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线以东的地区,虽然只占国土总面积的约44%,但却居住着中国绝大多数的国民。
随后的人口密度调查证明,胡焕庸是正确的,直到近90年后的今天,胡焕庸线以东的人口,依然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约94%,GDP总量的约95.7%,东西差距之大,不可谓不高,但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毕竟这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德国、俄罗斯甚至美国,其实都有“本国版本”的“黑河-腾冲线”。
那么,美国的“黑河腾冲线”是什么样子的?这条线又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困扰呢?
最能反映一个国家人口密度和经济分布的,无疑是夜间灯光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美国的灯光分布其实也是非常不均匀的,沿海多,内陆少,东部多,西部少,如果在圣安东尼奥、达拉斯、俄克拉荷马城、堪萨斯、奥马哈、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的西面划一条直线,将美国本土一分为二的话,便会发现,线以东的灯光数量,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如果把灯光图换成人口分布图的话,事实上,这条线以东的人口占到了全美总人口的约80%,这条线就是著名的西经100°线,也就是美国版的“胡焕庸线”。
当然,这条线并非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的,而是美国地理学家约翰·韦斯利·鲍威尔发现的,1878年,鲍威尔在从东往西穿越美国国土的时候发现,在越过某个界线之后,植被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茂盛的草木不见了,换成了稀疏的灌木和仙人掌,他由此推测,这条线就是美国的干湿气候分界线,大约等同于500mm降雨线。
之后,这条线深刻影响了美国的人口分布。
然而,这条线并不是全部,毕竟与我国西东人口6:94的差距相比,美国西东20:80的差距还不够大,事实上,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还有一块被称为“西海岸”的繁荣地带,单硅谷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就居住着超过3700万国民,占到了美国总人口的约11%,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因此完整版的人口线,还可以是两条,左边贴近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的地方,还可以再画出一条线,我们暂且把东西两条人口线连同南部的边界线称为U型线,这样一来,U型线内的土地上,便只剩下约9%的人口了。
那么,美国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到底是哪些地理因素影响了人口线的形成呢?
一方面,这和美国的开拓史有关。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外移民国家,原住民印第安人仅剩约568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约1.7%,而白人、亚裔与拉美裔,则分别为57.8%、6%和18.7%。
在19世纪飞机尚未发明时,外来移民的家乡离哪个州近,往往就更有可能去哪里定居,比如北美五大湖和东海岸地区,沟通大西洋,与欧洲隔海相望,是欧洲人理想的定居地,因此早期白人占比颇高,而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则因为原本是墨西哥领土的一部分,后又成为边境州,所以拉美裔的占比很高,至于亚洲人,一般来说更愿意选择定居在地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区,当然,海外的檀香山等夏威夷城市也是热门选择。
历史的惯性是不容易改变的,至今,南方各州依然是拉美裔的大本营,加州有约790万拉美裔,高居全美第一,得州是560万,佛罗里达则是310万,亚裔的情况也差不多,按人数算,华人最多的州是西海岸的加州,有约110万,而按比例算,最高的则是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华人占比超20%。
至于U型线内的这些州,则几乎都没占到什么移民上的便宜,内华达、爱达荷等州,人口都被沿海三州给“截胡”了,而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州,虽然也和墨西哥接壤,但是经济不如得州与加州,容纳的移民数量十分有限,至于北部的蒙大拿州等,加拿大自己都没什么人,自然就更指望不上了。
当然,移民并非是决定性的要素,立国之初,美国人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大,美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西进运动”,东部居民大量向西部迁移。
在这上百年的过程中,无数移民“用脚投票”,在他们认为气候适宜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这本是一个扩充U型线内人口的好机会,但可惜的是,这个过程中,U型线内的地区,再次成为了移民的弃儿,而这,还要从U型线内的雨影效应开始说起。
雨影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存在高大山脉时,山的迎风坡雨水充沛,但背风坡却很容易“颗粒无收”的现象,而美国西部就很符合这一条件。
毕竟落基山脉纵贯北美大陆,全长约4800千米,是全球最大的山脉群之一,有些支系山脉甚至可以达到数百里宽,此外,西部沿海还有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这两个山脉也不是“善茬”,一个长约640千米,最高点约4418米,另一个长约全长1127千米,最高点4400米,当太平洋水汽东进的时候,这些山脉们通力协作,几乎将“U型区”完全隔绝于水汽之外,因此雨影效应异常显著。
以内华达山脉为例,山脉以西的加州,正常年份全州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而西面的内华达州,年平均降水量却只有约240毫米。
而对于东部,虽然沿海也有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样的大型山脉,但山脉平均海拔只有910米,更类似一个高地,无法挡住水汽,所以大西洋水汽和墨西哥湾水汽得以西进和北上,但到达西经100°左右的时候就成了旁驽之末,U型区也因此未得到东部水汽的眷顾。
因为缺乏降水,U型区内多是灌溉农业,非常依赖河流和地下水,比如科罗拉多河和哥伦比亚河都是西部重要的灌溉河流,种植小麦等耐旱作物,东部则种植玉米等喜湿作物。
西部山地给美国带来的困扰,并不仅仅局限在农业,一方面,山地大幅提高了美国东西海岸之间交通的难度,东西两海岸经济都异常发达,两地的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旺盛,可由于崎岖山脉的阻挡,物资沟通十分不便。
另一方面,既然解决不了缺水的问题,那便尽可能利用好水,可美国“粗犷”的划界方式,造就了不少四四方方的西部州,如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犹他州等,和河流的分布没有任何联系,导致各州之间因为水资源的调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上面这些事情,还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研究者发现,U型线有东扩的趋向,几十年间,500mm降水线已经逐渐从西经100度左右,扩展到了98度左右,并且还有加快的趋势,这对于干旱的美国西部,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