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3209332551189043/
首发·洞见者
先说重要结论和建议
1. 房价一定会企稳并逐步进入上涨周期 国家有多种手段让房价涨、跌和企稳,不同阶段目的不同。现在的目标就是让房价企稳并温和上涨,不要质疑国家的决心和能力,质疑者往往吃亏。历史经验数不胜数。
2. 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 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损伤确实很大,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让房价不断下跌,而是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来消除泡沫。房价下跌会损伤经济,而提高居民收入是提升经济的必要手段。国家现在非常清晰的思路和行动是:不让房地产再次下跌,要通过刺激经济和居民收入再次上涨来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我们不能做蚍蜉撼大树,螳螂挡车的傻子。
3. 买房风险概率分析 现在购买一套价值300万元的房子,未来1年到20年贬值到150万的概率不到10%,而未来五年涨到350万,未来十年涨到450万,未来15年涨到600万的概率超过50%。通过最底层的概率和投资风险收益率分析,结论很清楚。
4. 建议 不要在现在的低谷期出售房产。有刚需和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的人应该在现在和未来半年内购买比现有住房更好的房产,不仅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从投资角度看也是收益概率远大于风险概率。
背景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未售房屋库存激增。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未售房屋库存达到7亿平方米,再次达到最高水平。为了缓解这种局面,近期中国政府采取了新措施,动员国有企业利用银行贷款(3000亿)购买市场上的存量房产(可以购买的额度是5000亿),以此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流动性。
出台政策的原因分析
1. 房地产市场危机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四个月,中国的房屋销售下降了约27%,未售库存处于八年来的最高水平。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开发商的资金流,也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和购买能力。
2. 开发商资金链紧张 许多开发商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按时交付预售房产,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政府希望通过国企购买存量房产,为开发商提供急需的资金,以便他们完成未完工的项目,从而恢复市场信心。
3.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已经很高,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因不良贷款和利润率缩小而承压。通过让国企购买存量房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更大的经济风险。
可能结果
1. 信心提振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政府出手干预的消息无疑会对市场信心产生提振作用。虽然国企购买存量房产的实际数量对比存量可能有限,但这一举措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即政府决心稳定房地产市场。根据过去的数据,每当政府出台类似的政策,市场信心都会有所恢复,房价企稳并上涨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2. 房价企稳 虽然国企购买房产的规模有限,但这种行动能在短期内对房价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自2020年初至2024年1月,中国的房价一直在波动中企稳,类似的政策举措都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此次政策的推出,再次显示了政府的决心和在关键时刻的干预能力,预期会对房价企稳产生积极影响。
3. 短期缓解市场压力 通过注入流动性,政府希望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促进未完工项目的交付,提升市场信心。然而,考虑到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资源有限,这一措施在宏观层面是催化剂的作用,而降低首付、利率和二套房最低利率限制及放开限购等政策是能让社会资本持续提升房地产价格起到持续作用。
总结
中国政府通过动员国企购买存量房产,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当前的危机。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会对市场产生催化剂的积极影响,在长期效果方面还需通过持续的解除限购、降低首付、利息甚至是交易税等综合措施来提升购房者信心和购买力,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复苏。现在正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贪婪,只需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需求和契机。希望这篇用底层思维写的白话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对文章有所感悟的读者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