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120亿后,基金大佬闹“分手”

rmbkb4c53

时间 2024年5月19日 预览 9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6A05RIN00

2024-05-16 17:14·市界·发布于北京

01、奔私?还是回归家庭?
近日,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离职传言不断。
作为这家总管理规模只有250亿的个人系公募的“顶梁柱”,目前丘栋荣一个人就掌管着接近200亿的产品,占公司总规模的近八成。
“独挑大梁”的丘栋荣,曾凭借着“抗跌”属性,在众星云集的公募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也帮助中庚基金——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个人系公募站稳了脚跟。
丘栋荣的崛起,还要追溯到2020年前后的“公募盛宴”。
当时,中国大资管市场整体规模高达116万亿,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管市场,这为公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大盘也从2020年3月起一路向上到2021年2月18日,达到了最近5年的最高点5930.91;这一时期公募基金“吃药喝酒”行情横行,“医药女神”“白酒一哥”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都曾是“称霸”一方的人物。
▲(最近5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图源/Wind)
此时的丘栋荣在一众明星基金经理中并不怎么显眼,他的管理规模徘徊在60亿~90亿元之间,与那些动辄千亿的“顶流”根本没法比。
2021年2月下旬,行情突然反转,沪深300指数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跌去了近1000点,同期上证指数也下跌了近400点。此后,大盘虽有暂时“抬头”,但股市终究是经济的晴雨表,总体上与经济形势保持一致,自此A股也开启了长达三年的震荡下跌。
或许是低估值的投资策略踩中了市场下行期的脉搏,此时丘栋荣的产品反倒显现出难得的“抗跌”特质。中庚价值领航在2021年录得31.94%的年度回报,超越比较基准33个百分点,比同期沪深300高出37.2%;2022年录得收益率4.85%,虽然从数字上看不及前一年,但要知道沪深300在2022年下跌了21.63%。
“抗跌”属性的显现,也让基民注意到了丘栋荣。他管理的产品规模从2021年二季度的108亿,一路上升到2023年一季度的320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随着丘栋荣管理规模的不断攀升,产品业绩却有些跟不上了。
财报显示,中庚价值领航在2021年获得净利润6.22亿元,2019~2021年3年累积赚了17.26亿。到了2022年,该产品的收益率为4.85%,比同期沪深300高出了26%,但却意外的亏损了1.26亿元。
丘栋荣当时给出的说法是:2022年权益投资要取得绝对收益难度大,在行业上不仅要避开跌幅巨大的受损行业,更要偏向业绩强韧的能源资源类公司。同时,股票盈利和估值双重挤压的年份,风格上要重视防守特征较为突出的价值股。
随后他作出调整,表示要“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理念,通过精选基本面风险降低、盈利增长积极、估值便宜的个股,以此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但调整后的投资思路未能重现此前的荣光,财报显示,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81亿、4.5亿元。
此外,中庚小盘价值、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等产品,在2022年到今年一季度,也分别累积亏损6亿、1.19亿元。特别是去年1月新成立的中庚港沪通价值18个月封闭,自2023年成立到今年一季度,已经亏损了3.95亿元。
▲(丘栋荣在管产品净利润情况。数据来源/基金财报)
自此,基民也用脚投票,丘栋荣的整体管理规模自2023年一季度起,连续5个季度下滑,最新数据为198亿,这较之2023年一季度末的320亿缩水了120多亿。
虽然一季度之后,业绩有所反弹,但今年五一前后,有消息称丘栋荣或将卸任旗下产品。截至2023年底,丘栋荣旗下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户)合计40.61万。
此时,仍有不少基民念着他“抗跌”的好处,在基金吧里留言挽留丘栋荣:“丘总要走了,中庚没人扛大旗了。”“能不能不要离职啊?能让人放心的基金经理不多,邱总算一个,如果他撤了,谁能接替他?”
5月11日,中庚基金发了2个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增聘吴承根和刘晟,分别与丘栋荣一起管理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中庚价值领航。“事情到了这一步,基本可以确定丘栋荣要卸任了。”一业内人指出。
「市界」注意到,关于丘栋荣卸任的原因,除了“奔私”的说法外,市场上还流传着另外两个版本:一是他要回归家庭。理由是他和老婆白冰洋,是公募圈有名的“夫妻档”,妻子也是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所以二人照顾家庭的时间会少很多。另外,也据媒体报道,丘栋荣自己也表达过:“想暂停一下,歇一歇”,“这两年亏欠家庭比较多,希望回归家庭。”
另一个版本是,受到公募行业降薪限薪的影响,丘栋荣对薪酬待遇不满。不过,有业内人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理由是“中庚基金对他的激励十分完善”。丘栋荣现任中庚基金的副总经理和首席投资官,手中持有中庚基金9.72%的股权,是第4大股东。
去年1月,丘栋荣新发行了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封闭期将持续到今年7月。或许答案也将在届时揭晓。
02、心仪的基金经理有多难找?
心去难留。
不止丘栋荣,最近两年,鹏华基金的“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工银瑞信的“一姐”袁芳、诺安基金的“芯片一哥”蔡嵩松、圆信永丰的“一姐”范妍、建信基金的老将姜锋、东方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蒋茜、工银瑞信的双十基金经理王筱苓等数十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或卸任旗下产品。
这对不少还深套其中的基民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但“顶流”决意要走,留下的人也只能接受现实,不少丘栋荣的基民甚至喊出了“寻找丘神平替”的口号。
但“平替”哪有那么好找?
比如丘栋荣,提到他就离不开“低估值”“价值”,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的PB-ROE框架(一种追求长期高成长性、且当前估值较低的投资方法)。
用他本人的话解释就是:“一是,投资回报必须全部来自资产本身的盈利或者现金流,不能指望通过交易或者买卖获得回报。二是,在满足第一条的基础上,通过买得‘足够便宜’来获得超额收益。”
以这个标准去检索,市场上信奉PB-ROE投资框架的基金经理很多,但每位基金经理用这一框架筛具体选出什么标的,是很看个人特色的。
比如丘栋荣老东家汇丰晋信基金的吴培文,他概括自己的选股思路为:“低估值成长股、周期底部或上行期周期股”,也是沿袭PB-ROE投资框架。
但从实际持仓看,二人的选股基本上没什么交集。截至今年一季度,丘栋荣重仓的前3只个股分属金属铝、半导体和电气设备行业;而吴培文则从消费、电信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板块,选出了伊利股份、中国移动和云南白药等。
二人的投资理念可能师承一脉,但吴培文也绝不是谁的平替。
▲(图源/Wind)
所以站在基民角度,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习惯差别很大,基金经理个人的经历、入市时点、持有时间长短,以及能力范围也都不同,普通人想要量化这些标准很难。
从投资理念出发,在全市场上去搜寻“同类项”似乎很难,那如果是基金公司自己任命的继任者呢?能否延续前任的业绩神话,帮助基民穿越牛熊?
现实案例表明也没有那么容易。
丘栋荣在老东家汇丰晋信时,曾掌管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汇丰晋信大盘A两只产品。在2018年他离职当年,这两只产品都曾经历了净利润亏损。
财报显示,汇丰晋信大盘A在2017年时还获利14多亿,到了2018年就立马亏损7亿多元。好在后继者稳住了局面,该产品在随后的2019年、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在丘栋荣离职后的业绩走势也与汇丰晋信大盘A类似。
在丘栋荣之后,汇丰晋信大盘A又经历了4任基金经理,行业配置也与丘栋荣时期相比有了较大不同。在丘栋荣时期,汇丰晋信大盘A偏好金融业、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而在继任者手中,信息技术和工业板块的配置逐步占据了上风。
总体来看,丘栋荣出走后,这两只产品虽然在短暂波折后都有不同水平的盈利,但人事变动后,业绩确实很难有保证。
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两只基金在丘栋荣离开后都经历了规模大降的情况,其中汇丰晋信大盘A较2017年的71亿缩水至2024年一季度的24亿,而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的缩水情况更为严重,相同时间段,从84亿暴降至1.84亿,缩水了97.8%。两只基金合计缩水了将近130亿。
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工银瑞信的前“一姐”袁芳。自2022年11月卸任旗下产品后,袁芳曾经代表基金工银文体产业A业绩大幅跑输业绩基准25%,而在袁芳管理的2016年至2022年的大部分年份里,都是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
▲(袁芳管理的工银文体产业A业绩情况。数据来源/Wind)
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对基金业绩的不利影响可见一斑。
对于普通基民来说,面对明星基金经理离任情况的发生,选择“长情”还是“离开”,无疑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抉择。
作者 | 路春峰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Copyright2023流翼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流翼科技